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七期心理干部专业素养工作坊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E217成功开展,共计45名心理干部及心理委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王维老师主讲,主题为“心理咨询的流派”,对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以及心理咨询的三大流派进行了生动讲解。
培训伊始,王维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了一个热身小游戏,游戏名称为“征集签名”,游戏规则是让同学们按照表上的要求寻找与之匹配的同学征集签名。这个活动让原本生疏的同学们逐渐热络起来,现场氛围轻松了许多。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明白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宽思路、主动表达需求的重要性。
随后,王维老师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出发,引起同学们的深入思考,现场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王维老师说这个问题没有绝对正确且唯一的答案,心理咨询流派的本质就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只有对自己人性观的觉察,才能领悟咨询流派之间的区别。
接着,王维老师讲解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史”。之后,王维老师介绍了三个主要的心理咨询流派:精神分析流派、认知行为流派、存在人本流派。
在精神分析部分,王维老师主要给同学们科普了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人格结构理论,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防御机制、移情、反移情等向同学们做了说明。在认知行为部分,明确了核心信念是影响人的情绪、认知行为的中间变量,而非事情本身,所以通过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来解决心理问题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路径。在存在人本部分,重点介绍了人本主义的本质是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通过真诚一致、共情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让来访者接纳自己,简单分享了存在主义关于死亡、无意义、孤独和自由的论述。
最后,王维老师总结道:“人本是底色,认知行为是道路,精神分析是动力。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问题”,而是“体验”,哪怕是“糟糕的人生”,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接纳你的体验,接纳你自己,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活”出来。
通过本次工作坊,同学们不仅深入学习了心理学的三个流派的相关知识,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度,而且促进了心理干部对自我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个人的人生态度、处事方式有了一些指导,增强了同学们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干部是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与身边的同学关系最为密切,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和给予帮助,所以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理论武装心理干部的头脑是很有必要的。相信本次工作坊对于心理干部理论修养、个人素质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